红木家具结构部件有什么特点?具体有哪些种类?

2019-07-31 16:36:57

红木家具结构部件有什么特点?具体有哪些种类?


明清家具的部件装饰多种多样,大多从实用效果出发,在赋予必要的艺术造型,很少有无意义的造作之举。现在真正的红木家具也是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制作的,每一部件,在家具的整体中,都用的很合理,分析起来都有一定的意义。即能使家具本身坚固持久,又能收到装饰和美化的艺术效果,这就是部件装饰的基本特点。

有以下14种:

1)托角牙

结构部件的使用大多效仿建筑形式。如:替木牙子(家具上常称“托角牙”或称“倒挂牙子”,犹如建筑商承托大梁的“替木”)家具上多用在横材与竖材的拐角处,也有在两立柱中间横木下安一通长牙条,犹如建筑商的“坊”,它和替木牙子都是辅助横梁承担重力的。托角牙有牙头和牙条之分,一般在椅背搭脑和立柱的结合部位,或扶手与前脚柱结合的部位,多使用牙头。而在一些形体较大的器物中,如:方桌,长桌,衣架等,则多用托角牙条。除了牙头和牙条外,还有各种艺术造型的牙子。如:云拱托角牙子、悬鱼托角牙子、流苏托角牙子、龙纹托角牙子、凤纹托角牙子及各种花卉托角牙子等。这些富有装饰性的托角牙子,即美化装饰了家具,同时也在结构上起着承托重量,加强牢固的作用。

大型桌案的面下或柜子的下脚间常用通长的牙板,即可固定脚足又可支撑桌面。常见的两端镂出云头的云拱托角头,在视觉上会有玲珑剔透的韵味。还有一种桌牙,表面上与桌脚齐平,并将腿足里侧做成曲线,桌牙从正中开尖口向两端舒展作出曲线与腿面曲线衔接,形成一个完整的门形轮廓。这种形式,人们称为“壶门”或“壶门牙”。

2)圈口

圈口是装饰在四框里的牙板,四面牙板互相衔接,中间留出亮洞,故称圈口。常用在案腿内框或亮格柜的两侧,有的正面也用这种装饰。结构上起着辅助支柱支撑横梁的作用。常见的有长方圈口、鱼肚圈口、椭圆圈口、海棠圈口等。圈口因其下端有一道朝上的牙板,在使用中就必然要受到限制。尤其在正面,人体身躯和手脚经常摩擦的地方很少有朝上的装饰出现。在众多家具中,凡使用朝上的装饰构件,都在侧面或背面人体不经常接触的地方,如翘头案腿间圈口、挡板两侧的亮洞等。

壶门圈口与以上所说的略有不同,通常所见以三面装板居多,四面较为少见,及时有大多装饰在侧面。“壶”本意指皇宫里的路,壶门,即指皇宫里的门。它和其他各种圈口所不同的是很少有自下朝上的装饰。也正因为如此,因而在正面使用的较多。

3)挡板

挡板的作用与圈口大致相同,起加固四框的作用。其做法是用一块整木板镂雕出各式纹样,也有用小木料做榫攒成棂格镶在四框中间,起到装饰与结构相统一的作用。

4)卡子花

卡子花的使用位置和作用与矮佬相同,极富装饰性,形式多种多样,清式家具大都使用。常见有龙纹、水纹、双环、方胜、圆寿字、长寿字、珠花、番草、竹叶、锦结、回纹、如意等。

5)束腰

束腰是在家具面下做出一道小于面沿和牙板的腰线,这是从佛教的须弥座演变而来的。束腰有高束腰和低束腰之别,高束腰大多露出桌脚上节,并在中间用矮佬分为数格,中间镶绦环板。另外高束腰家具常在束腰上下各装一木条,而用束腰板把桌腿包严,束腰线条常见有直束腰,打洼束腰等。有的在束腰板上还装饰各式花纹。

6)绦环板

绦环板是指在板面的边缘里侧浮雕一道阳线的板心,有镂空和不镂空之别。板面无论是方形或长方形,每边阳线都与边框保持相等距离,常装饰在抽屉脸、柜门镶板、柜子的两侧镶板,架子床的上肩部分和高束腰家具的束腰部分。绦环板的四个边缘镶入四框的通槽内,有的在桌子的束腰部分使用绦环板,桌牙通过束腰部分的绦环板和矮柱支撑桌案面。从整体分析,采用高束腰的目的在于拉大牙板与桌面的距离,从而也拉大了桌腿与桌面、桌牙的结合距离。这时的桌牙实际代替了低束腰家具的罗锅杖,从而进一步固定四腿,提高四足的牢固性。绦环板内一般施加适当的浮雕,或中间镂一条孔,也有的采用光素手法,环内无雕饰,既保持素雅的艺术效果,又有活泼新奇之感。

7)罗锅杖加矮佬

罗锅杖加矮佬通常相互配合使用。其作用是固定四腿和支撑桌面结构部件。这种部件,都用在低束腰和无束腰的桌子和椅凳上。所谓罗锅杖,即横杖中间部位比两头略高,呈拱形,或曰“桥梁式”。现在南方匠师还有称其为“桥梁档”的。北方把这两头低的中间高的桥,常用人的驼背来形容,称“罗锅桥”。因此把罗锅桥相似的家具部件称为罗锅杖。在罗锅杖中间,大多用较矮的立柱与上端桌面相连,矮柱俗称矮佬,一般组成使用,多为两支一组。长边两组,短边一组。罗锅杖的造型,在力学结构上的意义不大,之所以这样做是加大帐下空间,增加使用功能,同时也打破平直条板的格式,从而使家具增条艺术活力。

8)霸王杖

霸王杖是装饰在低束腰的长桌,方桌或方几上的一种特殊的结构部件。形状与托角牙条相仿,但它不是连接在牙板上,而是从腿的内角线向上延伸与桌里面的两条穿带相连,直接支撑着桌面,同时也加固了四腿。这样就可以在桌牙的下面不在附加任何构件。这种家具大多采用光素的做法,很少雕刻花纹,造型简练,朴实无华。

9)搭脑

搭脑是装在椅背上用于立柱和背板的结构部件。正中稍高并略向后卷,以便人们休息时将头搭靠在上面,故称为搭脑。两端微向下垂,至尽头又向上挑起。有如古代官员的帽翅。这种造型属于四出头式官帽椅。南官帽椅的搭脑后卷略小,有的没有后卷,只是正中略高,两端稍低,尽端亦无挑头,而是做出软圆角与立柱相连。

清代椅子多用屏风式围子。后背有三组屏风组成,两侧无立柱,直接与扶手衔接。这种椅式,一般把正中一扇的顶端称为搭脑。这种屏风式靠背,有的在顶端稍微向后卷,有的干脆垂直不后卷。这类椅子的屏背一般都比较低,人坐在椅上,椅背高度与人的头部有一段差距,实际起不到搭脑的作用,但这个部件仍称为搭脑。

10)扶手

扶手是装在椅子两侧供人架肘的结构部件,凡带这种部件的椅子均称为“扶手椅”。扶手椅后端与后脚柱相连,前段与前脚柱相连,中间装连帮棍。如果椅子的前腿不穿过椅面,则另装鹅脖儿。

扶手的形式多样,有曲式、直式、平式、也有后高前低的坡式,主要作用是供人架肘歇肘。进入清代,出现屏风式椅围,靠背与扶手多用柜内镶板的做法,这样可以随意施展各种装饰手法,因此,清式这类椅子的板心均在两面,或雕刻,或镶嵌,或彩绘各式花纹,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效果。

11)马蹄

明式家具的腿足装饰多种多样,其中以马蹄的装饰为最多。马蹄大都装饰在有束腰的家具上,也就是说,凡带束腰的家具的腿足都是有马蹄或其他装饰,这已经成为传统家具的一个规律。马蹄分为两种:内翻马蹄和外翻马蹄。内翻马蹄有直腿也有弯腿,而外翻马蹄大多用曲腿,无论曲腿直腿,差不多都用一块整料做成。

明清家具的马蹄有着显著的区别,甚至成为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的一条依据。明式马蹄与腿多用一整木削成,线条明显流畅,造型雄劲有力。清式马蹄很少采用这种形式,而多用方正平直的回纹马蹄。明清家具的足饰除两种马蹄外,还有象鼻足,内外卷舒足,圆珠式足,鹤腿扑足,云头足等。马蹄足有带托泥和不带托泥两种,其他各种曲腿足大多带托泥。

12)各式腿

各式腿足中以直腿居多。又分为圆腿和方腿两种类型。圆腿类中多数为直腿,锥圆形香几多用三弯腿圆腿。如是方几,则必用方腿。腿的装饰有三弯腿、鼓腿膨牙、蚂蚱腿、展腿、兽爪足等。

三弯腿为明式家具常见的一种腿的线型,呈“S”状。其特点是从拱肩处向外膨出后又向内收,待到腿的下截时又向外翻转,形成外翻豹脚,或卷舒式足。这种腿型俗称“三弯腿”。

鼓腿膨牙是明清家具常见的一种线型,呈弧形。其特点是自拱肩处向外膨出,其牙子也随着拱肩向外膨起。故此人们称其为“鼓腿膨牙”,又因其腿型似人们常食的香蕉,而又有“香蕉腿”之称。

蚂蚱腿因其腿型似蚂蚱而得名,多见于香几和宴桌类器物。特点是自拱肩处膨出后,直线内收,直抵足部的外翻马蹄,在腿的两侧,做出犹如蚂蚱腿上倒刺的装饰,故名“蚂蚱腿”,还有螳螂腿,系蚂蚱腿的别名。

展腿又称接脚桌,形式是四腿在拱肩以下的一尺的地方做出外翻马蹄,马蹄以下至地旋成圆柱腿。按传统家具的造型规律看,束腰家具四腿用的是方材,而方腿家具即以做出外翻马蹄,其形态已经完备,再用方材伸展腿足,显然不要,于是匠师们有意将束腰家具和无束腰家具加以融合的尝试。

兽爪足,兽爪足常见于广式家具腿部造型,例如狮头豹尾,虎爪,其主要表现家具四平八稳、厚重奢侈,也有镇宅辟邪的作用。这种腿型俗称“老虎腿”。

13)托泥

托泥是装在家具足下的一种结构部件,托泥的作用主要是管束四腿,加强稳定,形式一般随家具面板形状而定,有方形、长方形、圆形及六角,八角形。雕刻花纹者不多,托泥之下还有龟脚,是一种极小的构件,因层端向外撇,形似海龟的脚而得名,托泥的使用大体有个规律,一是曲腿家具使用较多,二是低束腰的小桌,方几,灶几等,它即对腿足起保护,也有上下呼应,协调一致,增加稳定的效果。

14)屏风帽

屏风帽是装在大型屏风顶端的一种结构部件,也是一种举足轻重,装饰性很强的构件,正中较高,两侧稍低,至尽端又向上翘起,形如僧人所戴的帽子,大型屏风陈设时位置相对比较固定,挪动的机会不多,屏风插在底座以后,尽管屏框件有走马销连接,但仍显势单力薄,而屏帽能把每扇屏风更进一步地合在一起,达到上下协调和坚实牢固的目的。屏帽由于用较大料,也是得以施展和发挥装饰艺术的部位,通常所见的屏帽多以正中为中心,以浮雕云龙纹、花卉纹和卷草纹为装饰。由屏帽的衬托,使屏风更增添了庄重的艺术效果。

从以上各类可以看出明清家具的构件,大部分结构和装饰紧密结合。我们的祖先在制作家具时,能够把结构部件与实用装饰巧妙的结合,处理的恰如其分,达到装饰与结构相统一,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家具最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。


红木家具各结构部件解析:

1)四开光坐墩

    坐墩也叫“绣墩”,由于它上面多覆盖了一块丝绣座垫而得名。坐墩的开光来自于古代藤墩造型,当时是用藤条盘圈做成的壤壁。弦纹及上下周边的钮扣状装饰,象征绷在鼓面皮革边和帽钉。其变化形式也非常多。各部位名称:

东阳红木家具

 

2)无束腰罗锅枨(cheng)加矮老管脚枨方凳

     在无束腰的方凳中,直足直枨是最基本的形式。枨子与凳面所用的短柱称为“矮老”,起加固作用。枨子做成拱背形的,称为“罗锅枨”。腿足端所安装的枨子叫“管脚枨”。各部位名称:

东阳红木家具

 

3)圆角柜

    圆角柜柜顶三面长出柜体的部分称为:“柜帽”,柜帽转角处多被削成圆角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门扇不靠合页开启,而是在门上下设有门轴,这种柜式造型挺拔,侧脚显著。

各部位名称:

东阳红木家具

 

4)官帽椅

    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。官帽椅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。所谓四出头,实质就是靠背椅子的搭脑两端、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,背板多为S型,而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。各部位名称:

东阳红木家具

 

5)圈椅

    圈椅的叫法来自于清代北京工匠,明代时称作“圆椅”。它的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,柔和美观。在坐靠时不仅肘部可以放在椅圈上很舒服,腋下也能得到支撑,使人体可以全面放松。其部位名称:

东阳红木家具

 

6)夹头榫画案

    画案的尺寸要大于方桌,与长条桌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面较宽。画案与书案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设抽屉而后者有抽屉。这种夹头榫画案是明式家具中画案类的典型造型。各部位名称:

东阳红木家具

 

 

7)一腿三牙罗锅枨加卡子花方桌

    方桌在传世家具中最为多见,有大、中、小之别,俗称“八仙”“六仙”“四仙”。这种“一腿三牙罗锅枨”式方桌,是明代家具中最为标准的一种方桌形式,因每一条腿与三块牙子相交,下面又有罗锅枨因此而得名。各部位名称:

东阳红木家具

 

 

8)三足圆香几

    香几的功能是用来承托香炉,其中圆形多余方形。香几一般都居中摆放,所以各个面都暴露在外,在设计和加工上,更加讲究,腿足处理一般多弯曲夸张,姿态变化较为丰富。各部位名称:

东阳红木家具


 


东阳红木家具

(文章来源于溥艺红木网络整理,若有侵权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)


联系方式

东阳市溥艺红木家具有限公司

地址:浙江省东阳市横店下莲塘工业区红兴路18号

电话:13757917858

免费热线:400-163-0663

网址:www.puyihmjj.com

电话咨询
在线地图
QQ客服